返回上一级
陕西文物向世界传播中国文化

在30余个国家和地区举办展览104场,与境外机构签署合作协议、意向书、备忘录94项,发起成立丝绸之路考古联盟、丝绸之路国际博物馆友好联盟,搭建“一带一路”共建国家文化遗产交流合作平台……10月25日,记者从陕西省文物局了解到,十年来,陕西文物交流合作工作以“创建对外交流合作一流高地”为目标,主动担当深化文明交流互鉴责任取得实效,在提升文物国际传播效能、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扩大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等方面发挥着重要而独特的作用。

在30余个国家和地区举办展览104场

十年来,陕西文物充分发挥 “金色名片”“外交使者”作用,在全球30余个国家和地区成功举办以秦兵马俑和丝绸之路为代表的文物进出境展览104场,配合多项高端外事活动,荣获国内国际多个奖项,在全国出境文物展览国际影响力评估中位列前茅。

2018年,“秦始皇和兵马俑展”在利物浦国家博物馆开幕时,时任英国首相特蕾莎·梅专门致信祝贺。该展参观人数达61.1万人次,远超利物浦当地居民人数,被英方定位为“是中英之间的一次重大文化合作,也是英国有史以来最成功的展览之一”,也是中英“黄金时代”的重要见证。展览荣获了全国博物馆陈列展览精品推介“国际及港澳台合作奖”“2018年全球最受欢迎的展览之一”等多个国内外奖项。

首次赴泰填补区域空白。2019年,“秦始皇——中国第一个皇帝与兵马俑展”在泰国国家博物馆成功举办,成为中国首个赴泰国的文物展览,泰国三位副总理先后出席展览相关活动,荣获我国“友谊勋章”的诗琳通公主也专程参观了展览。该展览参观人数高达27万人次,成为泰国国家博物馆参观人数最多的海外展览。

2021年,配合“中希文化和旅游年”,与希腊国家考古博物馆合作推出“平行时空:在希腊遇见兵马俑”线上数字展览,荣获国家文物局、中央网信办推介的2022年度中华文物全媒体传播精品(新媒体)推介项目。这个展览是陕西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积极创新工作方式举办的中国兵马俑全球数字巡展的首站。

多元国际合作 传播中国声音

十年来,陕西依托多年国际合作积聚的文物保护科技力量,共与境外机构签署合作协议、意向书、备忘录94项,深化拓展文物科技国际合作多元化,开展中法公输堂、中新、援助缅甸蒲甘他冰瑜寺、尼泊尔等文物修复保护合作项目,致力于搭建多层次机制性合作平台,在国际文化遗产保护领域发出更多“中国声音”,推进陕西文物保护理念和技术方法越来越得到国际认可。

与法国合作的公输堂、茂陵石刻保护项目列入中法第四次高级别人文交流机制,双方在石质及木质文物保护方面达成多项共识,陕西与法国驻华大使馆共同举办“交流与互鉴:中国—法国文化遗产保护研讨会”,积极开展人才交流与培养,联合举办了“中法合作公输堂古建油饰彩画保护修复培训班”;2016年,缅甸中部发生6.8级地震,造成数百座佛塔、佛寺受损,以陕西省专家为主体的中方专家团队第一时间赴缅甸对震损保护建筑进行灾情勘察,2019年确定由陕西承担中国政府援助缅甸蒲甘他冰瑜寺修复项目,先后派出40多人赴缅执行佛塔抢险加固支护任务;与新加坡文物保管中心合作对其收藏的泥塑、彩绘、石质、金属等类型可移动文物进行保护修复合作,这是陕西文物保护技术输出首次为发达国家修复可移动文物。

探索文物国际教育新模式。秦始皇帝陵博物院与美国史密森尼教育协会合作开展“秦文化数字教育项目”,对标教学大纲为美国青少年研发教学模块,荣获“海帆奖”“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十佳优秀案例”“世界互联网大会交流互鉴优秀案例”多个奖项,是唯一被收录在美国博物馆联盟数字教育库的中国博物馆数字教育资源;汉阳陵“姗姗来了——一个千岁的美女”教育案例入选国际博协年度最佳实践案例,新的文物教育成果为中外博物馆教育合作探索出了新模式。

来源:三秦都市报